Debian International 國際化與在地化
在資訊科技領域,國際化與本地化(英文: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localization)是指修改軟體使之能適應目標市場的語言、地區差異以及技術需要
Ex: 在安裝時會在電腦裝取需要安裝哪個版本
現在做的許多東西都是以一個平台呈現,debian有43000 個套件於官網平台
軟體設計通常會考量給國際使用,不會只限制給發明的該國使用,也包括安裝及文件
英文單字長度過長,常被分別簡稱成i18n (18意味「internationalization」這個單字中,i和n之間有18個字母)及L10n,使用大寫的L以利區分i18n中的i和易於分辨小寫l與1,寫軟體須符合i18n的標準,各國可以l10n的架構去處理
國際化:指在設計軟體,將軟體與特定語言及地區脫鉤的過程。當軟體被移植到不同的語言及地區時,軟體本身不用做內部工程上的改變或修正
在地化:指當移植軟體時,加上與特定區域設定有關的資訊和翻譯檔案的過程
國際化只需做一次,在地化則須多個版本
國際化、在地化是相輔相成的
軟體要國際化,資料則要在地化,寫軟體方法須中立,不應和語言綁在一起,才能夠達到國際化
工作的焦點包括:
1. 語言
(1) 電子檔案
字母
不同的數字命名系統
書寫方向
相同語言在不同地區的拼法差異
檔案處理上的差異
(2) 文字的圖像表示
(3) 讀法
(4) 視訊的字幕
2. 文化
3. 書寫習慣
(1)格式
4. 產品和服務所要面向的法規
只屬於在地化的主題有:
1. 翻譯
2. 針對特定語言(如東亞語言)的特別支援
3. 符合當地習慣
4. 符合當地的道德觀念
5. 針對當地撰寫內容
6. 符號
7. 排序方法
8. 美學
9. 當地的文化價值和社會環境
目前只有簡體中文,因為用Debian的人用簡體字的人多,繁體字為少
使用Alioth這個軟體來維護軟件的翻譯
已經有15個翻譯的軟體,安裝器是有人翻譯,所以安裝時為中文介面
Debian裡沒有sudo,需要另行安裝套件,有些套件沒有使用是因為由其他套件取代使用,Debian使用的介面為GUN並在進行修改
Linux中文檔案計劃
目的:為Linux作業系統提供豐富,完整,高質素的中文檔案
目前已停止更新,主因:目前已朝向商業化,由商業經營,就不由志工翻譯
主要是翻譯檔案,而非軟體
在Debian介面為GNOME,是個介面管理,在台灣使用較多
編碼類型要選unicode-8,不能用Big5 (Window系統不會顯示編碼是什麼,例如輔仁大學適用BIG5,但通常國際適用unicode)
在Linux中,套件常用的包裝有兩種:deb和rpm
環境變數
所有的Unix作業系統以及DOS和Microsoft Windows 都是用環境變數,但是它們使用不同的環境變數名稱。我們可以通過執行程式來存取環境變數的值。
Shell 指令碼和批次檔使用環境變數來儲存臨時值,用於以後在指令碼中參照,也用於傳遞資料和參數給子行程
參考文獻: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7%8E%AF%E5%A2%83%E5%8F%98%E9%87%8F
全球IP位置查詢:https://www.whois365.com/tw/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9B%BD%E9%99%85%E5%8C%96%E4%B8%8E%E6%9C%AC%E5%9C%B0%E5%8C%96